昨天(2015/6/17)下午主持【大同區國順里、景興里地區推動社區培力都更計畫】,邀請已長期駐地於大同區服務的社區規劃師王耀東教授、劉欣蓉教授及蕭松年老師等以及本府都發局、都市更新處、都市更新推動中心與工務局等機關團隊,共同研討推動該地區都市更新策略方案。國順里及景星里為清朝時代就逐漸形成的聚落社區,為迪化街北段之延伸即為現在所稱謂之「迪化街二段」,一路連接至老師府及保安宮。該地區房地與地權權屬較為細分且複雜,都市計畫公共設施開闢所需徵收作業也相當困難,民辦都市更新確實推動不易。我建議可透過「迪化街二段」沿街「老屋新用」取代中繼住宅,為老屋創造新生命。將沿街多處閒置空地與閒置老屋,採取市府有價取得老屋3~5年使用權,市府提供補助經費來整修後,續由市府「代管代租」來轉租給需要的年輕人,讓年輕家庭與青年人回流到社區;除可作為中繼住宅,還能讓青年承租做創作空間,甚至可結合社區作為里內育嬰托老中心、小型圖書館、展演空間或背包客棧。如此,為推動國順里、景興里地區都市更新,我認為,不必另外花費5億元興建中繼公共住宅,採取「老屋新用」策略,可由住宅基金專款補貼1500~2000萬元的補助修繕費,短期兼優先帶動讓年輕人進駐,集結人氣或能為老街帶來新力量。
景星、國順里都市計畫需要調整以及優先興闢公共設施,例如里內沒有公園,10處道路未依計畫開發,市府將透過優先推動3處公辦都更,加速審議2處民辦都更,推動都市再生。面對老舊社區,或許更需有創新規劃,尤其在缺乏地區公園綠地的國順里、景興里地區現有狀況下,沿著地區邊緣的淡水河堤岸上空,導入地區性且兼具區域性新的綠色公共基盤-淡水河沿岸空中公園sky park,以誘發公辦都更以及民辦都更的啟動。因應時代的變遷與科技技術的進步,例如紐約的High Line,就是利用廢棄的高架鐵道轉換成社區公園地景,是為可參考的案例。
台北市大同區都市再生行動計畫,需要具有看見未來的可能性以及翻轉環境劣勢轉為優勢的規劃策略,利用河堤的空權並引動面向淡水河沿街街廓土地的都市更新改建加以結合,提供地區民眾親水的可及性以及方便性,並彌補老舊社區公園綠地不足的民生問題。跨堤「空中花園」、「老屋新用」的中繼住宅以及公辦都更的推動,將是市府先提出的方案。我們預計 7月間將啟動行動市政說明會及社區規劃師駐地服務,繼續跟居民溝通討論,以加速大同區的都市再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00490-大同區都更-擬老屋新用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00489-淡水河岸-蓋天空公園